去年,境内外汇市场走出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独立行情。
由于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之一,汇率剧烈波动会给对外贸易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币与日元、韩元之间的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减轻对其他国家的外贸依赖程度,为预防因国家间金融风险传染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严重影响,首先应将重点转移到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上。
中国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此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定对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空间权重纳入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经典计量模型中忽略截面个体空间相关的问题。第三时段为2013年9月—2017年1月:样本国金融系统较不稳定,时而呈现高风险时而呈现低风险,这主要是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黑天鹅事件连续发生所导致的。一国利率上升,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和外汇供应的需求,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亦然。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次尝试在考虑了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关系的基础上,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为主要样本,通过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金融市场冲击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三者之间时间上的滞后效应以及不同国家(空间)上的溢出效应。
二是资本项目角度,即资本项目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预期汇率变化会使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组合进行调整,而资本在国际的流动又会使汇率发生变化,由于供求关系失衡使资产价格大幅波动,从而进一步通过财富效应影响一国的货币需求和汇率。④中国将资本项目分为7大类43项,并根据开放程度分成无限制、较少限制、较多限制,以及严格限制四大类别。第二,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近年来,美国监管当局持续发力,意图逐步将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加密资产纳入正规监管框架。如果美国决定发展CBDC,相当于默认了中国选择的数字货币路线,并将自己置于模仿者和后发追赶者的位置,一方面有可能失去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标准制定权,另一方面也有损美国一贯的领跑者形象。由此,全球数字货币竞争已经俨然分化为CBDC与稳定币双赛道竞争格局。推动对加密资产尤其是稳定币的研究和立法,以适应国际监管框架变革。
反观稳定币,其不仅肯能挑战他国货币主权,甚至可能反噬其锚定的本位货币。在国内普及方面,一直以来学界、业界和各国货币当局始终担忧CBDC可能会导致去中介化,因此一度有观点认为,CBDC应该足够普及但又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影响金融中介的吸储和授信,即它应该是成功的,但又不能太成功。
美国方面,早在2020年6月的新冠疫情纾困刺激法案中民主党和共和党曾分别提出了两版CBDC方案,但两个方案仅昙花一现,并没有得到通过与重视。这两份几乎同时发布的文件意味着,未来一年中,存在美国允许银行机构从事包括发行和销售加密资产(含稳定币)在内的相关活动的可能。其中,以各国货币当局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为了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统一性,多选择开展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参与的mBridge项目为CBDC跨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原型设计。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较快,其双层运营机制、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和支持双离线支付等特征,已逐渐成为国际众多央行的优选方案,中国在CBDC的赛道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2021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对加密资产风险敞口的审慎对待》,提出了一套加密资产分类标准,以及对各类加密资产的监管要求。2020年,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分别就数字英镑和数字欧元发布讨论文件,并持续对CBDC研发表达积极态度。第三,经济不确定性导致行为主体的预防性资金需求上升,上述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对数字化货币的需求激增。
2022年初,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上架各大应用商店,短短数日,几大主流应用商店下载量就已超过1000万次。主报告公布了CBDC研究的最新进展,三份子报告则分别阐述了CBDC的系统设计和互操作性、用户需求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稳定币即便不是美国的唯一选择,料也必将成为其维护数字时代美元霸权的重要工具。考虑到以上种种问题,稳定币项目可能仍面临较大的监管壁垒。
此外,2021年9月,美联储、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下称七国央行)联合BIS共同发布了四篇CBDC报告,包含一篇摘要和三份子报告。二、美国在稳定币赛道持续发力 近年来,相较于CBDC,美国监管当局对稳定币的态度更为积极。因此,银行存款天然要承担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银行破产,导致消费者和企业资金损失。可以充分与私营机构进行合作,探索在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场景下的数字人民币应用,使数字人民币及其钱包连接世界最广泛的人口。在试点方面,截至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其次,已经有现象表明稳定币发行已经箭在弦上。
中央银行能够提供最终的结算手段,以最终消除所有债务。一、全球CBDC研发驶入快车道 新冠疫情以后,各国中央银行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态度变得更为积极。
在危机时刻,能够充当最后贷款人。随着试点的不断开放,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将不断得到验证,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理解和热情也将不断增强。
然而从2021年5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出通知开始,中国针对加密资产整体立场迅速趋严趋紧,国内机构在稳定币方面的应用和创新也相对落后。在跨境支付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CBDC都在研发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都为时尚早,更遑论跨境支付。
该文件认为,通过适当的隐私保护、身份验证并联合现有金融中介,发行可广泛交易的数字美元能够很好地满足美国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综合分析两条赛道的技术路线和场景生态,研判两种模式的竞争关系和优劣势。然而2021年底,随着鲍威尔的连任,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已被提名美联储副主席。同年11月,mBridge发布用例手册,展示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跨境保险、供应链金融等15个货币桥潜在应用场景。
目前,各国都把不伤害(do no harm)作为CBDC研发的重要原则,能够通过规则设计,较好地减少对他国货币主权的威胁。因此,中央银行货币具有最终性、日内流动性和最后贷款人三种重要特征。
其次,疫情以后,电子商务需求大幅增加,许多经济活动转向线上进行。当然,是否决定发行CBDC的关键考量将是CBDC的潜在优势是否大于潜在风险,以及发行CBDC是否优于其他替代性方案(如私人稳定币)。
全球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进入专题: 数字货币 。近半年内,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组织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指引频出,其背后展现出稳定币拟发行方和监管的激烈博弈。
同月,英国发布的《新形势的数字货币》咨文,也包含了对稳定币相当友善的段落。第一,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内使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首先,出于对传播病毒的担忧,各国公众进一步减少了对实物现金的使用。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冲击加速了经济数字化从而货币数字化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均积极入局,意图抢占货币数字化先机。2022年2月,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了题为数字资产和金融的未来: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PWG)关于稳定币的报告的听证会,美财政部负责国内金融事务的副部长Nellie Liang作为证人出席了会议,介绍了2021年11月PWG撰写的《稳定币报告》。
也许是受到高层变动的影响,美联储于2022年1月发布了首份数字美元讨论文件,对CBDC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而不同于中国和欧盟的是,美国拥有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科技公司(BigTech),因此,他很有可能寄希望于其强大的私人机构,通过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开辟另一条国际货币竞争赛道,并确保在这条稳定币赛道上,美国可以继续成为绝对的领导者。
然而从中长期看,CBDC相对稳定币仍然具有竞争优势。四、面对国际货币双赛道竞争应双管齐下 面对数字货币双赛道竞争的挑战,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苦练内功,保持CBDC研发的领先优势。